中醫應對都市病、中風、老年癡呆症、柏金遜症的常見問題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頭痛、失眠、胃腸病、上呼吸道感染、婦科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脊椎病⋯等都市病已經司空見慣。然而,這些疾病的病理、病機、及治療方法,早在數千前中醫的醫書中就有論述,並經歷了代代先賢的整理。 如今,中醫已形成了專門治療這些疾病的專科領域,包括中醫全科、中醫內科、和中醫骨傷科。 它們在臨床診療的範圍和重點上有所不同。為都市人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選擇。

中醫全科:

中醫全科是對整個中醫學體系進行綜合性的學科研究和臨床實踐。 中醫全科醫師具備廣泛的中醫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能夠診斷和治療各種常見疾病、多重疾病和疑難雜症。 他們綜合運用中醫診斷方法、中藥治療、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以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原則對病人進行綜合治療。

骨傷科:

骨傷科是中醫學中專門研究骨骼和肌肉骨傷疾病的學科。 骨傷科醫師主要負責診斷和治療與骨骼、肌肉和關節相關的疾病和損傷,如骨折、關節脫位、軟組織損傷、骨質疏鬆等。 運用中醫診斷方法、推拿、針灸、拔罐等治療手段,透過調理氣血、活絡經脈、促進組織修復來恢復患者的骨骼運動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內科:

內科是中醫學中專門研究內臟疾病的學科,也被稱為中醫內科。 內科醫師主要負責診斷和治療各種內臟器官的疾病,如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 他們透過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運用中藥治療、針灸、推拿等手段調節病人的氣血平衡、臟腑功能,以恢復病人的健康。

中醫如何防治老人癡呆症?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2月公佈統計,全世界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病人共約3560萬,估計病人數目每二十年就會倍增。在2009年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統計,全港共有103,433名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患者。在2010年,發達國家的失智症病人佔總數的57.7%。

發病率: 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也稱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約佔失智症的60% 。另外還有第二常見的像是血管型的失智症,類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會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好像是腦中風引起的一類血管型失智症,約佔失智症的40%。

臨床上, 常見失智症的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機,可以歸納為年老體虛、情志損傷和久病耗損,病位在腦,並與心、肝、脾、腎等臟腑的健康有關。 在發病初期、中期和晚期,失智症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1. 發病初期:記憶力減退是初期最常見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忘事、迷路、語言表達困難等。 情緒波動、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也可能出現。
  2. 中期:記憶力進一步減退,患者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記憶問題,包括迷失、人物和事件的遺忘,容易迷路。 語言能力受損,表達困難增加。 常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激動、行為異常,如夜間驚醒、譫妄等。
  3. 晚期:記憶嚴重受損,患者可能無法辨識家人和熟悉的事物,甚至無法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語言能力喪失,可能只能發出簡單的聲音或咕噥。 行為異常明顯,可能出現躁動、挫折、幻覺、偏執等。

治則: 中醫認為,失智症病位在腦部,可能被歸類為腦病範疇。腦部的各種病變可能與氣血不足、濕熱蘊結、肝腎虛弱⋯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中醫主張是整體治療,對於不同階段的失智症患者,中醫的治療原則可能會有所不同。 一般的治療原則包括醒腦開竅、補虛扶正、養腦髓、開鬱逐痰、活血通竅和平肝瀉火等。而對於患有失智症的患者,及伴隨其他疾病或合併症的患者,治療應綜合考慮,非單一藥物治療能治癒。而中醫對失智症的治療理念,包括經絡學說、臟腑學說和氣血理論等,這些理論可以用來解釋某些症狀的發生機制和治療方法。治療手段可能包括內科的草藥配方、針灸、骨傷科等的整體治療優勢,和調整日常的飲食習慣、康復運動的功能鍛練等,目的是協助患者平衡和調節身體內部的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既病防變的療效。

如何預防中風、老年癡呆症、柏金遜症?

盡管中風,與失智症(如老年癡呆症)或柏金遜症等疾病的病理病機不同,但病位都是在腦部,加上患者的年齡層、睡眠質素,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都與中風、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等疾病的發病風險有關。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由腦部神經元的退化和多巴胺神經元的功能喪失所引起。 其典型症狀包括肌肉僵硬、震顫、運動緩慢和平衡失調,柏金遜症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腦部的黑質區域。

失智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認知功能,包括記憶、思考、判斷和行為等。 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其病變主要集中在大腦皮質區域。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如血管性失智症和前額葉退化症,也可能影響不同的腦區。

慢性缺血性中風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腦血管中,這種持續的腦血流量不足會導致腦細胞缺氧和營養不足,進而引起腦組織的慢性損傷。與急性缺血性中風不同, 這種損傷是逐漸累積的,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運動障礙、言語困難、平衡失調等症狀。

年齡是失智症和柏金遜症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老年癡呆症通常在年齡增長時發生,尤其是60歲及以上的人;柏金遜症在50歲至60歲之間發病的機率較高,臨床上遇上一位22歲女學生,患有柏金遜症而有嚴重的行動障礙。因而引起我以中醫角色對不同年齡層和不同腦病的探討和研究⋯。

中醫的角度在不同年齡層探討不同腦病研究。以下是一些關於年齡、失智症和柏金遜症的信息,以及中醫在這些方面的應用:

  1. 年齡與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尤其是老年癡呆症。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60歲及以上的人,失智症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老年癡呆症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基因遺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生活方式等。中醫在老年癡呆症的治療中,通常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運用養心養腎、活血化瘀、通絡舒經等方法來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以改善症狀和延緩病情的進展。
  2. 年齡與柏金遜症:柏金遜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運動功能。傳統上認為柏金遜症主要發生在50歲至60歲之間,但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例如臨床上遇上到的22歲女學生患有柏金遜症。柏金遜症的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年齡、基因遺傳、環境因素和神經退行性變化等因素可能對其發病起重要作用。中醫在柏金遜症的治療中,常常採用補益腎氣、活血化痰、養肝養脾等方法,以改善病人的運動功能和緩解相關症狀。

在研究和探討中醫在不同年齡層和腦病方面的應用時,需要考慮到個體差異、病情特點和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注重綜合辨證施治,通過平衡陰陽、調整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等方法,以達到維護健康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對於柏金遜症等嚴重疾病,現代醫學通常提供主要的治療方法,而中醫治療則作為輔助療法。這是因為柏金遜症等疾病涉及到神經系統的嚴重變化,需要專業的醫學干預和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中醫在這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輔助療法,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方法,可以幫助改善症狀、緩解不適、提高生活質量。

在柏金遜症等腦病的早期階段,中醫的治療可能有助於調節體內的平衡,緩解症狀,減緩疾病的進展。此外,中醫治療強調綜合辨證施治,注重整體的健康和平衡,可能對預防症狀惡化和減少藥物依賴有所幫助。

總體而言,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腦病發病初期,中醫治療可以與現代醫學治療相結合,以發揮各自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狀和生活質量。然而,這需要由專業的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治療,並定期監測病情的變化。

預防老年癡呆症和柏金遜症的方法?

既病防變:雖然現沒有完全預防阿茲海默症和柏金遜症,但以下方法可能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和延緩疾病進展。

有助降低患老年癡呆症/柏金遜症病的風險
健康飲食維持均衡營養的飲食,選擇富含抗氧化劑、抗發炎性和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健康脂肪和魚類。限制高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的攝取。
身體活動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如散步、跳舞、游泳等。 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大腦健康。以增強肌肉力量和協調性,有助於人體維持運動功能和平衡。
腦部刺激
醒腦開竅
參與認知和思考刺激活動,如閱讀、遊戲、學習樂器、解決難題、學習新技能和參與社交活動,有助於保持大腦活躍。
充足睡眠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和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大腦的修復和恢復。
控制慢性疾病積極管理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以減少對大腦健康的不利影響,以及減少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另外要謹慎用藥,減少長期依賴藥物對肝腎臟的副作用。
避免有害物質盡量避免暴露於有害物質和毒素,如農藥、有害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等。

為什麼中醫堅持整體治療?

中醫的水液代謝理論涉及人體所有器官組織的功能協調,例如腎臟、腦脊髓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血液循環、免疫循環)等器官組織的調節,甚至在細胞層面的調節,都涉及體內等水液代謝作用。

在中醫理論中,腦液、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與水液代謝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例如:

頭部- 腦液循環:中醫認為腦液是一種特殊的液體,與腦部功能和神志活動有密切關係,腦液的生成、循環和分佈受到腦部神經調節的影響,與水液的代謝密切相關,所以中醫認為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而腦液的正常循環與代謝對於維持體內水液平衡和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腹部- 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食道、胃、腸道等器官,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消化系統透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將其轉化為體內液體,並參與水液的生成和循環。 故中醫認為水谷不足,則飢不受谷食。並認為水分的吸收和排泄過程,對於維持體內水液平衡,和消化系統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遍佈全身- 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系統,心臟透過泵血作用將含有水分和養分的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維持體內液體平衡。 血管系統透過毛細血管的濾過和再吸收過程,調節血漿和細胞外液的平衡。 故中醫認為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可反映循環系統的正常功能,對於水液代謝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胸部- 呼吸系統:呼吸系統包括鼻腔、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等器官。 呼吸過程中,人體會吸入新鮮空氣並排出廢氣來維持氣體平衡。呼吸系統調節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對水液代謝和體液平衡有調節作用。呼吸系統透過氣體交換,參與調節體內水分的蒸發排出,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所以中醫認為“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水液代謝作用的重要性
頭部-
腦液循環‎‎‎‎‎‎‎‎
腦液是一種特殊的液體,與腦部所有神經細胞的功能和神志活動有密切關係;‎腦液的生成、循環和分佈受到腦部神經調節的影響,與水液的代謝密切相關,而腦液的正常循環與代謝對於維持體內水液平衡和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中醫認為“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胸部-
呼吸系統
包括鼻腔、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等器官;對水液代謝和體液平衡有調節作用。呼吸系統透過氣體交換,參與調節體內水分的蒸發排出,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所以中醫認為“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腹部-
消化系統
包括口腔、食道、胃、腸道等器官;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消化系統透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將其轉化為體內液體,並參與水液的生成和循環,而水分的吸收和排泄過程,可以維持體內水液平衡。故中醫認為“水谷不足,則飢不受谷食。”
全身-
循環系統
包括心臟和血管系統,心臟將含有水分和養分的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血管系統透過毛細血管的濾過和再吸收過程,調節血漿和細胞外液的平衡,對於水液代謝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故中醫認為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為什麼都市病與生活習慣有關?

都市病是指與現代城市生活方式和環境相關的一系列健康問題。以下是一些與生活習慣有關的常見都市病:

  1. 缺乏運動:現代都市生活往往伴隨著久坐不動的工作環境和交通方式,這導致了缺乏運動的問題。過少的體力活動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骼肌肉問題等相關。
  2. 不健康飲食:現代節奏快的生活往往導致人們依賴方便食品、快餐和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通常富含高脂肪、高糖分和高鹽分,缺乏營養價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問題。
  3. 壓力和焦慮:都市生活壓力大,長期處於高強度競爭和忙碌的環境中,容易導致壓力和焦慮。長期壓力的存在可能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心血管問題、睡眠障礙和心理健康問題。
  4. 睡眠不足:現代都市生活往往伴隨著壓力和緊張,這可能導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與免疫功能下降、心血管問題、代謝異常和認知功能下降等相關。
  5. 吸煙和過度飲酒:一些人在面對壓力和焦慮時可能採用不健康的應對方式,如吸煙和過度飲酒。吸煙和過度飲酒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心血管疾病、肺部問題、肝臟疾病和癌症。

這些都是一些常見的都市病,與現代都市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為了減少都市病的風險,重要的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定期運動、均衡的飲食、有效的應對壓力的方式、充足的睡眠,並避免不健康的行為如吸煙和過度飲酒。同時,提高對健康的意識,適時進行健康檢查和尋求醫療幫助也是重要的。

中醫骨傷科是如何應用於中風、老年痴呆病、柏金遜病?

對於老年癡呆症、中風和柏金遜病等神經系統疾病,中醫骨傷科可以應用以下方法來促進患者的脊髓循環功能,改善腦部功能障礙和肢體活動障礙:

1. 針灸療法:針灸是中醫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透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整氣血運作和神經功能。 對於脊髓循環功能的改善,可以選擇針灸穴位如大椎、腰薦等穴位進行刺激,以促進神經傳導和血液循環。 對於改善腦部功能障礙和肢體活動障礙,可以針對不同的症狀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灸。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透過手法的施加來刺激經絡和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整神經功能。採用推拿按摩來刺激患者的相應部位,如頭部、頸部、四肢等,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僵硬和活動障礙,有助於延緩中風和柏金遜病的病情。

3. 中藥應用:中藥可以透過調理氣血、活血化瘀等作用來改善脊髓循環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 對於阿茲海默症、中風和柏金遜病,中醫骨傷科可以根據患者的特定症狀和體質,配製相應的中藥方劑進行內服延緩病情。

4. 其他療法:包括灸法、拔罐、物理治療等方法也可以在中醫骨傷科應用。 這些療法可以透過熱療、負壓療法、物理刺激等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的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骨傷科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別化的方案製定,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同時,中醫骨傷科治療通常需要一定的療程和持續的治療過程,病人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配合。 此外,中醫骨傷科治療應與現代醫學治療結合,形成綜合治療方案,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針刺、灸法、拔罐和按摩是中醫常用的手法,被認為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液流動,從而調節身體的功能和疾病狀態。以下是這些方法的作用機制簡介:

  1. 中藥:中藥通常以多種植物藥材組合而成,其中一些藥材被認為具有調節血管內皮細胞活動的作用。這些中藥可能能夠增加微血管的舒張活動,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和代謝。
  2. 針刺:針刺通過刺激皮膚和組織,引起神經肌肉反射,使肌肉產生節律性收縮,促進組織液流動。此外,針刺還可以通過神經血管途徑,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組織液流量增加,從而促進經絡的舒通。
  3. 灸法:灸法是利用燃燒中藥材或其他物質的熱量來加熱特定的穴位或局部皮膚組織。這會使局部皮膚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毛細血管濾出液增加。這種作用既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又可以帶走代謝廢物,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4. 拔罐:拔罐通常使用玻璃罐或其他材料在皮膚表面創造負壓。透過負壓可以在組織中產生壓力,驅動組織液和淋巴液的流動。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和排除代謝廢物。
  5. 按摩:按摩通過使用手部或工具施加壓力和運動,可以理順肌纖維,匡正骨骼結構,調整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骼之間的腔隙,使其得以通暢。按摩還可以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組織液流動,從而改善身體的功能和健康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治療方法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但其作用機制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來加以確定。此外,這些方法在使用時應受到專業醫師的指導和監控,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病因預防中醫治療及機制
代謝廢物積累

組織供氧不足

身體養分缺乏

氣滯血瘀

經絡受阻
避免不良姿勢

保持適量運動

健康均衡飲食

充足睡眠

情緒心態穩定
中藥:部分以血管內皮細胞為靶點,增加體內微血管舒縮活動;
針刺:一是通過引起神經肌肉反射,使肌肉產生節律性收縮,促進組織液流動;二是通過神經血管途徑,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致毛細血管擴張,組織液流量增加,經絡得以舒通;
灸法:局部皮膚組織溫度增高,血管擴張,毛細血管濾出液增加,既疏通經絡,又帶走代謝廢物而起消炎止痛;
拔罐:負壓可在組織中產生壓力,驅動組織液和淋巴液的流動;
按摩:理順肌纖維,匡正骨骼結構,調整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骼之間的腔隙得以通暢。

如何管理生活習慣防病於未然?

很多都市病的發病原因都是因人體內的代謝廢物積累、組織供氧不足、身體養分缺乏、氣滯血瘀、以及經絡受阻等因素有關,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可以注意以下的生活習慣;

  • 避免不良姿勢: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固定的姿勢,有助於減少肌肉緊張和血液循環不良。
  • 保持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氧氣供應,並有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
  • 健康均衡飲食: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確保組織和器官的正常運作。
  • 充足睡眠恢復:良好的睡眠有助於身體的修復和恢復,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
  • 情緒心態穩定:適當的情緒管理可以減輕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中醫治療方法及其機制:

  • 中藥:一些中藥可以針對血管內皮細胞進行調節,增加體內微血管的舒縮活動,從而改善組織供氧不足和代謝廢物的積累。
  • 針刺:通過針刺可以引起神經肌肉反射,促進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從而促進組織液的流動。同時,針刺還可以通過神經血管途徑釋放組織胺,擴張毛細血管,增加組織液的流量,從而改善經絡的通暢性。
  • 灸法:通過局部皮膚組織的加熱,可以引起血管擴張和毛細血管的濾出液增加,從而促進經絡的舒通,同時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 拔罐:通過負壓效應,拔罐可以在組織中產生壓力梯度,推動組織液和淋巴液的流動,有助於清除代謝廢物。
  • 按摩:通過按摩可以調整肌肉和骨骼的位置和結構,改善肌肉之間和肌肉與骨骼之間的腔隙通暢,從而促進血液和組織液的流動。

中醫治療方法的目的是調節身體的平衡,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組織的供氧和營養,同時清除代謝廢物,緩解氣滯血瘀和經絡受阻的情況。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改善症狀,促進身體恢復平衡,並提高整體健康。

為何中醫透過改善體液循環和體內水液平衡,並應用於腦病的發生和康復?

  1. 腦部的腦液:腦液是指包圍和環繞在腦部和脊髓周圍的液體。它主要由腦脊液(CSF)組成,它在腦部提供保護和支撐,同時也將養分和氧氣運送到腦部。腦液還有助於清除代謝廢物和調節腦部的內部環境。如果腦液循環不良或受阻,可能會導致腦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 呼吸系統的體液:呼吸系統的體液主要是指呼吸道中的黏液和肺部的表面張力層。這些體液可以阻擋有害物質進入呼吸道,同時也有助於保持呼吸道的濕潤狀態。如果呼吸系統的體液不足或不正常,可能會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風險,進而影響腦部的適當供氧和功能。
  3. 消化道的胃腸液:消化道的胃腸液包括胃液、膽汁和腸液等,它們在消化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胃液幫助消化食物,膽汁分解脂肪,腸液則有助於吸收營養物質。如果胃腸液分泌不足或消化功能受損,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良,進而影響腦部所需養分的供應。
  4. 血液循環:血液循環將氧氣、養分和其他必要物質運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同時還清除代謝廢物。如果血液循環不良,可能導致組織供氧不足、代謝廢物積累和營養供應不足,進而影響腦部功能。
  5. 免疫循環系統的運作:免疫系統是身體的防禦系統,負責對抗病原體和維持身體的免疫平衡。如果免疫系統功能失調,可能導致炎症反應過度或抵抗力下降,進而影響腦部的健康。
  6. 代謝廢物積累、組織供氧不足、身體養分缺乏、氣滯血瘀和疲勞的體質: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代謝廢物在腦部積累、組織供氧不足、養分缺乏,進而影響腦部的正常運作。此外,疲勞的體質可能使身體更容易受到壓力和疾病的影響,進而影響腦部功能。
  7. 經絡受阻:經絡是中醫學中描述的一種能量通道,與器官和組織的功能密切相關。如果經絡受阻,可能會影響能量的流動,進而影響腦部和其他組織的功能。

綜上所述,腦病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腦液、呼吸系統的體液、消化道的胃腸液、血液循環、免疫循環系統的運作、代謝廢物積累、組織供氧不足、身體養分缺乏、氣滯血瘀、疲勞的體質和經絡受阻等。維持這些系統的正常運作和平衡是保護腦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管理生活習慣改善腦病的發生率和康復率?

人體的水分含量佔體重的比例因個體差異和生理狀態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成年人的水分含量約佔體重的50%至70%,分別存在於人體各組織器官,例如:

  1. 器官組織:
    • 肌肉組織:約含水份為75%。
    • 脂肪組織:約含水份為10%至25%。
    • 血液:約含水份為80%。
    • 骨骼:約含水份為20%至30%。
  2. 體液:
    • 血漿:血液中的液體部分,約佔血液體積的55%。
    • 淋巴液:經由淋巴系統循環的液體。
    • 細胞內液:細胞內的液體,
    • 細胞外液:組織間液和血管外液⋯。
  3. 適當的水分攝取: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是維持良好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關鍵。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可以確保身體充足的水分供應,有助於維持血液的適當稠度和循環,同時促進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4. 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對於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調節至關重要。建議食用豐富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同時限制過量攝入鹽分和加工食品。這樣的飲食有助於維持適當的電解質平衡,促進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正常功能。
  5. 適度的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和血管的功能,從而促進體液循環。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和心血管運動(如跳繩或慢跑)對於促進體液循環和水代謝都很有益。然而,對於腦病患者來說,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宜的運動。
  6. 控制血壓和血糖:高血壓和高血糖可能導致血管損傷和體液循環不良。保持正常的血壓和血糖水平是維持體液循環和水代謝正常的關鍵。這可以通過飲食調整、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期檢查和監測來實現。
  7. 規律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對於身體的循環和代謝功能至關重要。確保每晚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並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
  8. 減少壓力:長期壓力可能對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產生負面影響。學習有效的應對壓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做興趣愛好,有助於減輕壓力,維護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平衡。

重要的是要記住,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因此在應用這些方法時建議遵從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和建議。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您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改善計劃,並在腦病的發生和康復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療。

為什麼長期病患者不能長期依賴藥物作治療?

因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藥物,長期服用後可能影響人體水代謝平衡的例子以及相關的不良反應,例如:

  1. 利尿劑(利尿藥):利尿劑通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腎臟疾病等疾病。它們通過增加尿液的排泄來降低體液量,從而降低血壓和減輕浮腫。然而,長期使用利尿劑可能導致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鈉、鉀和鎂等。不良反應可能包括脫水、低血壓、心律不整和肌肉痙攣等。
  2. 糖尿病藥物:某些口服糖尿病藥物(例如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可能影響身體的水代謝平衡。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尿液的排泄,導致多尿和脫水。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也可能引起低血糖,進一步影響水代謝。
  3. 類固醇藥物:類固醇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常用於治療炎症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哮喘等。然而,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可能導致體液潴留和水分代謝紊亂。不良反應可能包括水腫、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等。
  4. 抗抑鬱藥物:某些抗抑鬱藥物(例如三環類抗抑鬱藥)可能導致口乾、尿液減少和排尿困難等不良反應。這些藥物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可能對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
  5. 抗高血壓藥物: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如β受體阻斷劑和鈣通道阻斷劑)可能對水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某些鈣通道阻斷劑可能導致水腫和體液潴留。不過,這些反應在不同藥物和個體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重要的是要注意,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可能不同,並且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取決於劑量、持續時間和個體特徵等因素。如果您正在服用藥物並擔心其對水代謝的影響,請與您的醫生討論該藥物的風險和益處,並密切關注任何不適或不良反應的出現。醫生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調整您的治療計劃,以確保水代謝的平衡和健康。

為什麼管理生活習慣是預防腦病發生的源頭?

改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在腦病的發生和康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並應用於腦病的發生和康復:

  1. 適當的水分攝取: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是維持良好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關鍵。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可以確保身體充足的水分供應,有助於維持血液的適當稠度和循環,同時促進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2. 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對於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調節至關重要。建議食用豐富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同時限制過量攝入鹽分和加工食品。這樣的飲食有助於維持適當的電解質平衡,促進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正常功能。
  3. 適度的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和血管的功能,從而促進體液循環。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和心血管運動(如跳繩或慢跑)對於促進體液循環和水代謝都很有益。然而,對於腦病患者來說,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宜的運動。
  4. 控制血壓和血糖:高血壓和高血糖可能導致血管損傷和體液循環不良。保持正常的血壓和血糖水平是維持體液循環和水代謝正常的關鍵。這可以通過飲食調整、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期檢查和監測來實現。
  5. 規律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對於身體的循環和代謝功能至關重要。確保每晚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並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
  6. 減少壓力:長期壓力可能對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產生負面影響。學習有效的應對壓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做興趣愛好,有助於減輕壓力,維護體液循環和水代謝的平衡。

重要的是要記住,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因此在應用這些方法時建議遵從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和建議。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您的體液循環和水代謝改善計劃,並在腦病的發生和康復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療。

為什麼人體循環阻塞會影響睡眠?

人體循環系統阻擋可能會影響睡眠的原因如下:

  1. 血液循環受阻:如果血液循環不暢,血液流動可能受到阻礙。這可能由於血管收縮、血栓形成或動脈堵塞等因素引起。當血液無法順利流動時,身體各部分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導致身體感到不適,影響入睡和睡眠的質量。
  2. 體液潴留:體液潴留是指體內液體(主要是水分)積聚在組織和腔體中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心臟、腎臟或淋巴系統的問題引起的。當體液潴留發生時,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平衡,導致不適感和腫脹感。這些不適感可能干擾入睡和睡眠的能力。
  3. 心臟功能不正常:心臟是循環系統的中心器官,負責泵送血液到全身。如果心臟功能受損,如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血液流動可能受到影響。心臟問題可能導致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跳不規則等,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入睡和睡眠的質量。
  4. 呼吸困難:某些循環系統疾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心臟衰竭。呼吸困難可能會導致睡眠時的氧氣供應不足,這可能干擾入睡和睡眠的過程。

這些因素可能使人感到不適,並干擾正常的睡眠。睡眠對於身體的修復和恢復至關重要,如果循環系統的問題影響睡眠,可能會導致疲勞、睡眠不足和其他健康問題的出現。如果您認為循環系統問題影響了您的睡眠,建議咨詢醫生以尋求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建議。

為什麼呼吸不暢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問題?

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和肺部感染等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問題,原因如下:

  1. 影響血糖控制:呼吸系統疾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缺氧,這可能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產生負面影響。缺氧可能導致患者的激素和神經系統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胰島素的釋放和利用,這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2. 藥物相互作用: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某些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用於COPD或哮喘)可能會對血糖控制產生影響。糖皮質激素可能增加血糖水平,這可能需要調整糖尿病藥物的劑量或管理計劃。
  3. 體力活動限制:呼吸系統疾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氧氣供應不足,這可能限制了糖尿病患者參與體力活動的能力。體力活動對於控制血糖、維持體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因此,呼吸系統疾病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進而對其健康產生影響。
  4. 免疫功能下降:呼吸系統疾病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水平升高並加重糖尿病症狀。
  5. 共同風險因素: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共同的風險因素,例如吸煙和肥胖。這些風險因素可能相互作用並增加患者發展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因此,呼吸系統疾病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血糖控制、藥物管理、體力活動、感染風險和共同風險因素等。對於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與醫生密切合作,進行定期檢查和管理,以確保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和相應的治療。